洪兰著,尹建莉主编
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方式。在灵长类及人类的研究中都发现,幼猴及幼儿天生具有模仿所见事物的本能。
出生才41分钟的婴儿,就能模仿实验者吐舌头、把嘴张成圆形等动作。如果这些模仿是本能,大人就必须随时教导他们哪些行为是可以模仿、哪些是不可以模仿的。也就是说,父母必须知道孩子每天接触到的模仿样本。
图书内容家长可以控制,电视内容控制不了。青春期前是孩子人格成长的重要时期,这个时期的学习多半是“无意学习”,也就是所谓的“内隐学习”,即孩子在不知不觉中,将生活周遭的信息内化为以后生存的知识。
人的神经有一个很重要的机制便是“习惯化”,神经对一直出现的同样刺激会不作反应,如“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”。这原是有机体求生存的必要措施,使大脑得以将资源转去应付陌生、可能有危险的刺激;但是在儿童的暴力接受度上,这个习惯化会使儿童对血腥镜头习以为常,见惯不怪,不觉得其恐怖、残忍。
同时,电视是虚拟的情境,人死了可以再生,尤其是卡通,坏人永远是跌下楼立刻爬起来继续使坏。这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,认为这样做没有关系,大不了重新来过,却不了解生命是不可逆转的,人死也不能复生。
孩子在小的时候,如果没有大人在旁解释这些行为是不正确的,他们就很容易受到媒体节目的影响而跟着做,会把观众对粗鄙行为的笑声当作鼓励。5岁以下的儿童,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熟,无法分辨是非,电视对他们的影响就特别大。
1992年,美国一份调查显示,孩子在小学毕业之前已经在电视上看过大约8000个谋杀及100000个以上的其他暴力行为,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。台湾教育部于2006年公布了一份校园暴力数字,在一年之中,伤害严重到必须向上级申报的案件,就有624件之多。其中以斗殴受伤的人数最多,有432人受伤,这还不包括飙车族的暴力行为。显然台湾青少年的好勇斗狠越来越严重,我们已经越来越走向暴力的社会。
现在,电视已无孔不入、防不胜防,父母们应该团结起来,迫使电视台减少暴力的新闻报道及影片播放。最好最快的办法是从家庭中做起,采取自救之道。父母首先要少看电视,关掉电视,读书给你的孩子听。用正面挤掉负面,用美好洗涤邪恶。
纠正一个行为最好的方式,是用一个可被接受的行为去取代原有的坏行为。改变一个行为比建立一个行为辛苦十倍,但是亡羊补牢,永远不会太晚。
以上资料来自:
“电视是个坏保姆”,《好孩子: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教育》,洪兰著,出版社:长江文艺出版社,2013年1月第7次印刷,第26-27页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